城市更新中“新”与“旧”是一对由来已久的“矛盾”。矛盾并不仅仅因为是老建筑与新建筑之间存在着设计手法、空间关系上的矛盾,同样也因为不同时期的人的行为方式与需求的矛盾。从古至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会不断产生不同时代的“新与旧”。
除了一些特殊的建筑,比如历史建筑等必须要完全保留历史风貌外,其他建筑对于这种新旧关系的处理,相对于“修旧如旧”,对新旧关系遮遮掩掩,我们更希望将原本的这种矛盾凸显、展示,甚至放大。让这种“冲突”变成一种新的美学意义上的体验。撕掉这块遮盖新旧矛盾的“遮羞布”,我们能更直观、深刻的看到每一个矛盾背后的出发点。并且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哪些是老的保留的部分,哪些是新赋予的部分。让新的新,旧的旧,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美学。
我们尊重历史,但不会一味修旧如旧。中国设计师一旦碰到传统的东西就会畏手畏脚,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可以在不影响传统的前提下,烙下一些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新的印记。
冲突是一个过程,人们普遍对于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受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所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消极”与“积极”其实也并不是两个对立的感受,在人的情绪层面,符合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在任何既有的领域之内,都有两个独立而不可相互还原的实体。换言之,“冲”与“突”这个过程中导致下的一种从“形式”到“心理”的一系列“极端”感受并不是只有使用者才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情况下,更像是一种动态的、人与环境或者是空间与环境之间的对话。而这种对话产生的原动力,是从色彩、材质与尺度这一“形式”到“虚”与“实”的过渡,再到“心理”层面的一种极度反差的冲突美学体验。
建筑师都是对房子感兴趣的,这种内在的吸引力,让我们有着充足的动力与激情来面对每一个项目。对房子的感性,对改造的理性,这些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折中的点,让设计能够从感性与理性的角度去诠释每一个空间。
我们参与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尺度大小不一,小到几十平米的一个小住宅,大到整个城市街区。项目尺度上的变化,不仅仅是我们设计手法的一种成熟,设计把控能力的增强,更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对于城市更新的极大需求。建筑的生命绝对不止一次,历史与时间的痕迹让某些空间变得“跟不上”时代,但是却给我们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去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都与建筑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关联。其共通点都是具有叙事性,无论是在描述一件事情还是描述一个场景,叙事感都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甚至是一种没有边界的存在,可以互相转化。
自70年代至今,电影中大量出现针对城市的地理学、社会学和建筑学的研究,电影和建筑建立了一种新的关联。电影不再是一种“普遍语言”,而是作为“生活空间和生活叙事的动态轨迹”。建筑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在《曼哈顿手稿》中大力倡导建筑空间的叙事性,并认为空间是由其中的运动以及将会产生的事件所决定的。
建筑空间和电影一样,构造着解剖式的运动图像、生活空间和生活叙事的动态轨迹。电影叙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冲突。冲突是指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利益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只要有差异,就有冲突。凡电影皆有冲突,有冲突才有故事的发展。
戏剧冲突(Conflict of Dramaturgy)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叙述结构方式。对于建筑来说,每一个空间都是在叙事,营造一种能够发生故事的氛围,是一个空间的使命。尤其是在城市更新的改造设计中,我们赋予空间的第二次生命,就像是叙写了一个新的篇章,不一定恢弘,但一定是有趣且独特的。我们将空间从几个纬度的冲突对比中,营造出不一样的叙事性,让人的路径以及感受在这里可以产生 启承转合,环环紧扣。
在城市更新中,色彩是一种最直观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我们观察一个建筑空间,尤其是具有很强历史年代性的建筑,往往会忽略其最本真的色彩,因为其色彩已经在大众眼中成为了一个固有存在的印象,没有人会去打破原有的色彩体系。色彩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平面二维的表达,也更是一种三维的且包含情绪体验的元素。在建筑空间中,色彩能够带来体积感,营造空间氛围,影响人们的情绪clash of royal api、欲望、心理、记忆等clash of royal api。尤其是在一些受限制很大,难以做出巨大突破的空间,我们会运用色彩来重塑新旧空间之间的关系,塑造一种新的情绪氛围,让色彩来主导人们在空间中的感受。而且在我们的实践中,往往会运用到有强烈刺激性、强烈冲突性、强烈饱和度、强烈情绪表达性的色彩,将空间的氛围直接引导带入,冲突的色彩会给人们一个极其激烈、刺激、新奇、难忘的空间体验。
乾州古城天工居历史悠久,原为当地木工的传承实践的场所,供奉天工鲁班,改造前已废弃多年。对于这个古建筑,我们的改造设计以及修缮施工都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历史的痕迹,但同时又希望更多的体现时代性与功能性。为此我们延续了场地中唯一的亮色元素——红灯笼,将红色的玻璃盒子植入其中,与场地原本的古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突出这种激烈的色彩感。
红色往往会蕴含着多种的情绪感,是激烈,也是冲突,是鲜艳也是炽热;多种的心理情绪感会被这种彻底的鲜艳所带入到整个空间中,让古老的建筑能够与现代碰撞出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惊喜”,抑或“惊吓”?
彩色是欲望,是情绪,是思考,也是幻想,是一种能带来新奇探索的视觉引导clash of royal api。这栋位于杭州的大楼,原始的内部中庭内只有观光电梯,并且四周的走廊毫无差别,空间没有任何的识别性,导致内部空间也较为枯燥。搭乘观光电梯缓缓而上,面对毫无差异的中庭立面,时间仿佛静止一般,根本无法分辨每一层的空间,让人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一种“迷失”的感觉。
在这个中庭改造中,我们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在中庭涂刷彩色标识,不同的楼层有不同的色彩主题,从中庭看上去,仿佛被彩虹包围。在这里,竖向的空间穿梭不再单调枯燥,空间成为了一种有情绪功能的公共场所,能够让这里成为一个有故事可以发生的场所。
一个真实的空间除去物理性的时间与空间属性,还具有情绪、心理、感受等主观属性。它能够将三维的空间场所体验与人的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会与人产生一系列的情感交融欢迎光临clash。
空间中的材质存在于每一个二维平面的表面,但是由此而营造的空间体验感却不尽相同。材质就像是空间的一件“衣服”,用不同的材质配合能够做出不一样的“穿搭”,也让空间传达出不一样的“气质”。材质的性格正是空间性格的体现,我们希望在不同的空间中赋予其不一样的性格。城市更新不只是让旧的空间复活,而是应该让它更加的有趣精彩。所以在我们的设计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冲突性质很强的材质,并且将其运用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空间中去。
胡同改造中最大的问题是新建筑与旧建筑的结合问题,以及四合院住宅中采光通风差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将“玻璃盒子”的概念植入老建筑内,通透的玻璃幕墙能保证住宅全天的充足采光,这不仅大大提升小空间的采光效率,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削弱小空间带来的压抑感。同时,大面积的落地窗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既有建筑作为景观的价值感。玻璃盒子的引入,打破了封闭隔阂的同时将给不同属性的空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材质属性上来看,光滑剔透的玻璃盒子与古老厚重的青砖灰瓦形成强烈的新老对比,从而隐喻了历史与现代的冲突与共生。
宝钞胡同是一个更加颠覆且更加疯狂的项目,原有的胡同小院仅有57平米,我们在狭长的庭院中铺满了镜面,让地面、墙面都可以反射环境以及天空的变幻。庭院成为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万花筒”。在地面使用镜面材质,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让材质与胡同老宅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对话,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例如室外地面的清洁、防滑以及隐私性,都遭到了不少的质疑,但是正如现代主义开端前建筑师对于新材料的追求也遭到了同时代的质疑一般,任何有突破性的创新,都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我们始终认为,改造一定要大胆的创新,修旧如旧的手法是修文物而不是做设计。我们要用更创新的手法给空间一种冲突的张力,让它的“生命力”更加凸显。
尺度往往不仅仅存在于巨大的建筑体量之间,小空间中的尺度对比往往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适宜的尺度能够营造舒适的氛围,但是某些夸张的尺度冲突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惊奇的空间体验。尺度给了空间最为直接的叙事体验,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对立与对比,都能够拼贴出不一样的空间体验感,让冲突冲从二维维度上升为三维。
这是我们设计的位于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公益图书馆,考虑到图书馆自身所蕴含的传播知识、传承教育的属性,我们想要在这个空间中更加的将这种特征放大。图书馆从尺度上看,是一个巨大的“蛋蛋”,支撑结构反而是很轻盈的线性,这种大与小、重与轻、曲与直的直接对比,让建筑从外表看就是一个冲突。就如电影叙事中的冲突一样,一般冲突的出现就是事件的高潮,从这里开始,时间和空间都将走向另外一个方向。我们也希望以这样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建筑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新的启发,让他们的思维从小就不受限制,能够在这里享受书中的智慧,也能在这个空间里,放任自由的思考。
空间形式通过不同的颜色、材质与尺度的对比手法,就形成了一系列充满体验感的空间,此时也就形成了一种从形式到心理的过渡转变。对于空间而言,也出现了一些虚实方面的对比,让空间在重力场的影响下,能够形成重力或者是悬浮之感。
东四共享际的原始建筑是一座废弃的酱油厂,原本的采光条件极差,为了将中庭以及地下空间引入自然光线,我们采用了切割楼板的形式,形成中间的悬浮的空间——“浮游之岛”。设计理念来源于四合院的院落围合文化,这个空间不仅仅是用现代手法阐述了传统四合院中的灰空间,材质上通透的玻璃与原本粗犷的钢筋混凝结构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巨大悬浮的玻璃盒子与整个原始空间形成了一种虚实对比,更是将这种新旧对比的“冲突”更加凸显,裸露的粗犷混凝土梁上是一个通体透明的玻璃盒子,粗野与细腻、沉闷与通透,冲突的个性,让空间焕发新的生命。
每个空间都会给人一个固有的印象,居住空间的温馨、办公空间的静谧、商业空间的热闹……这些都是我们面对一个空间类型时会联想到的第一印象。但是这些印象其实也是来源于过往人们的总结,在城市更新的角度下,是否应该改变或者“颠覆”这些固有的心理预期呢?
我们在一些项目中,将未来、科幻、反差,甚至是极大的冲突植入,让人从踏入空间的第一步起,就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突感,也是一种感受“奇特”,引起好奇的过程。
镜子铺满了小院子的地面与墙面,让周围环境全部反射到院子中去。从踏入院子的第一步,就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冲突与“怪异”感,但是又会被这些奇特的场景所吸引。心理反差的巨大,能够打破人们对于空间的固有印象,也能让人在这样的空间中身临其境,提供更多重的空天体验感,甚至是引发一些更为新奇的心理感受。大部分人从未体验过在镜面上行走,也从未想象过能够踏着天空与树木的影子来行走。在这个镜面的小院子里,这一切都可以实现,也是一种反差的心理,让原本在天空的投射到地面,让原本在立面的材质出现在地面,一切都是亦真亦幻。
空间中的五个冲突事件构成了一部类似于电影的场景的空间体验,从空间的高潮迭起再到落幕的安静平稳,人们的心理会随着空间的转换而受到不同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一种叙事性clash of royal api,,空间有故事,进入空间中的人亦有故事,每一次人与空间的碰撞,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冲突美学。欢迎光临clasclash of royal apih